当前位置:首页 > 汽车 > 正文

一年内近30次股权转让 大股东正在“逃离”保险机构

  • 汽车
  • 2025-01-20 20:10:03
  • 20

登录新浪财经APP 搜索【信披】查看更多考评等级

  来源:保观

  2024年12月,保险机构股权转让按下加速键。公开信息显示,有三家保险机构股权同时被地方国资或央企股东公开挂牌转让。其中包括有国任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任保险”)、永诚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永诚财险”)和江泰保险经纪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江泰保险经纪”)。

  此外,如果加上12月16日和19日被股东公开挂牌转让股权的中银三星人寿保险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银三星人寿”)和宁夏国投保险代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投保险代理公司”),那么上月在一周内至少有5家保险机构股权被股东摆上“货架”,挂牌相当之密集。

  实际上,一周内多家保险机构股权频繁被转让只是2024年该现象的一个缩影,2024年全年以来,有超20家中小保险机构股权被国资股东公开发起转让,其中原因包括主管部门此前要求“聚焦主责主业”,还有部分中小保险机构经营不善,股东方主动“割肉”止损。

一年内近30次股权转让 大股东正在“逃离”保险机构

  今天我们就来盘点一下2024年全年保险机构股权转让的情况。

  1

  “退金令”威力大显,单月五笔股权转让均来自于国资股东

  先来看近期的几起股权转让案例。

  首先是国任保险的1000万股股份(占总股本的0.25%)由北京汽车集团产业投资有限公司(北汽产业投资)在北京产权交易所公开挂牌转让,转让底价为888万元。

一年内近30次股权转让 大股东正在“逃离”保险机构

  其中北汽产业投资是北京市属国企北汽集团的全资子公司,该起转让也是典型的国资股东主动出让保险机构股权的案例。

  国任保险股东明细显示,北汽产业投资是国任保险的第19大股东,持股1000万股,因此北汽产业投资若成功转让国任保险股权,后续将不再持有其股份。

  业绩上来看,2024年前三季度国任保险实现保险业务收入102.75亿元,净利润2.18亿元,该公司体量在财险行业中属于中等规模,且收入业绩均较为稳定。

  所以本次北汽产业投资清仓式转让国任保险股权大概率是由于其主管部门要求“聚焦主责主业”。

  剩余两笔转让均有一定的相似性,其中江泰保险经纪的1100.80万股股份(占总股本的5.1217%)也在北京产权交易所开始公开挂牌转让,转让方为三峡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三峡资产),为央企三峡集团的全资子公司。该笔股权的转让底价为4596.26万元。

  永诚财险的3.28%股权也在广东联合产权交易所被公开挂牌转让,转让方为南方电网资本控股有限公司(南网资本控股公司),为央企中国南方电网的全资子公司。此次转让的股权底价为11096.94万元。

  再回溯到中银三星人寿和国投保险代理两笔转让,12月16日,中航集团于北京产权交易所挂牌转让中银三星人寿24%股权,转让底价为18.15亿元,要求一次性支付价款,保证金为5.44亿元。12月19日,宁夏国投资本运营有限公司于宁夏科技资源与产权交易所挂牌转让国投保险代理10%股权,转让底价为2万元。

  简而言之,12月以来的五笔保险机构股权转让均来自于国资股东,“退金令”影响不可谓不大。

  2023年11月,国务院国资委强调国资央企要坚守发展实体经济的责任担当,坚持问题导向,加大监管力度,坚持回归本源、聚焦主业。2024年6月,国务院国资委要求深入贯彻落实《防范化解金融风险问责规定(试行)》提出“各中央企业原则上不得新设、收购、新参股各类金融机构”“对服务主业实业效果较小、风险外溢性较大的金融机构原则上不予参股和增持”两项原则性要求。

  中银三星人寿就中航集团转让其股权一世曾对媒体公开表示,“据了解,中航集团转让我司股权,主要是实现专注实体经济、聚焦主责主业、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增强核心功能的目标。公司将配合中航集团开展股权转让相关工作。”

  2

  不止于“退金令”,业绩亏损也成股东退场原因

  但把所有股权被发起转让的原因都归结于“退金令”也是不合理的,因为我们确实看到了,有不少中小保险机构的经营情况出现了比较明显的恶化,从股东层面来看,如果本身不是大股东,对相关保险机构仅仅是财务性投资,那在该公司情况恶化后选择“止损”退出,也是正常的选择。

  我们以云南冶金集团转让诚泰财险3.18%股权为例,其实早在2023年年底,云南冶金集团就曾将其所持有的3.18%股权在广东联合产权交易中心挂牌,当时的转让底价为约1.4亿元,但无人问津。无奈之下,2024年11月,云南冶金集团再度挂牌转让诚泰财险3.18%股权,底价下调至1.4亿元。

  一年内两次挂牌,云南冶金集团出手诚泰财险股权的决心不可谓不大。

  而诚泰财险业绩的变化则是云南冶金集团出走的重要原因之一。2019年-2022年四年间,迎来新任掌门人的诚泰财险业绩表现稳定,连续四年实现盈利,净利润分别达到0.35亿元、0.2亿元、0.11亿元和0.33亿元。然而,好景不长,根据诚泰保险发布的2023年度信息披露报告显示,公司当年营业收入为18.87亿元,较上一年度下滑了3.65%,公司出现了2.48亿元的净亏损,与2022年的盈利状况形成鲜明对比,由盈转亏。

一年内近30次股权转让 大股东正在“逃离”保险机构

  2024年前三季度,诚泰财险继续亏损0.94亿元。“挣得时候挣不多,亏得时候亏很多”,成为了诚泰财险业绩的真实写照。

  此外,最近几年诚泰财险的股东方也并不顺利,其大股东清华紫光近年来步履维艰。2020年,紫光集团因多只债券违约而暴露出资金链紧张的问题,随后在2022年不得不进行公司重整,这几年紫光集团自顾不暇,难顾其他。

  除了大股东所面临的困境,诚泰财险的其他股东也是麻烦缠身。目前,诚泰财险共有11家股东,其中竟有7家股东的股权状态异常。尤其是并列第二大股东的三家公司,云南省康旅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与昆明产业开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所合计持有的26.8%股权,已全部被质押或被冻结;而昆明发展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所持有的13.4%股权中,也有半数遭到了质押。再加上其他四家股东的情况,诚泰财险总计有半数的股权都处于被质押、被冻结的困境之中,形势堪忧。

  事实上,尽管2024年有不少保险机构被摆上“货架”,但接盘方实在寥寥。根据不完全统计,仅有五家保险公司股权成功转让。如此低的转让成功率,也让不少保险机构的股权被反复挂牌出让,底价则是一次低过一次。

  3

  外资依旧重视国内市场,

  洗牌期后有望再迎快速发展

  不过市场依旧存在一些亮点,即外资对于国内保险市场还是比较看好的。去年5月15日,中意财险发布公告称,其原股东中国石油集团资本有限责任公司将持有的51%股权转让给忠利保险有限公司,股权转让完成后,忠利保险有限公司将成为中意财险唯一股东,中意财险也由中外合资险企转变为外资独资财险公司;同样在5月份,太平养老险公司发布公告称,比利时富杰保险国际股份有限公司以10.75亿元认购公司的增发股份,交易完成后,富杰保险将持有太平养老险公司10%的股权。

  另外,就在上月,史带财险公开发布了《关于变更股东有关情况的信息披露公告》。公告显示,史带补偿及责任保险公司已通过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以每股2.5元/人民币的价格,收购史带财险原股东上海锦江国际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持有的该公司股份1120万股(占总股本的0.78%)的股权。公告显示,上海锦江国际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是史带财险目前唯一中资股东,未来如果股权转让获批,史带财险将变外资全资公司。

一年内近30次股权转让 大股东正在“逃离”保险机构

  这表明,外资机构仍十分看好中国的保险市场。

  同时,结合一些此前与行业关联不大,仅做财务性投资的资本出清,因此,我们更愿意把目前阶段保险公司股权被频繁转让的现象视作行业的一次洗牌期,留下更有耐心、政策上更匹配、更懂保险行业的资本,这对于行业的发展也更为有利。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