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房产 > 正文

年内首支!成都银行完成80亿可转债摘牌,银行可转债转股仍是难题

  • 房产
  • 2025-02-07 23:10:14
  • 5

  2月6日晚间,成都银行(601838.SH)披露的公告显示,“成银转债”当天正式从上交所摘牌,成为2025年首支完成强赎的银行转债。“成银转债”提前三年完成摘牌,转股后将按照监管要求用于补充核心一级资本。

  成都银行或许只是一个特例。据界面新闻记者梳理,截止到目前,除了已摘牌的“成银转债”,存续的12只银行转债中,转股率超50%的仅“中信转债”一只,超半数未转股比例超过99%。

  某券商固收分析师对界面新闻记者说,银行股估值仍处低位,这使得银行可转债要实现整体转股困难较多。不过,去年银行股表现强劲为今年银行可转债转股带来了积极变化,预计今年银行可转债转股比例有望提升。

  提前三年完成摘牌

  2022年3月3日,成都银行发行80亿可转债,股东认配比例79.11%,获得7144.29倍网上认购,网上中签率0.01399%,创境内上市银行可转债发行最优水平。

年内首支!成都银行完成80亿可转债摘牌,银行可转债转股仍是难题

  2022年4月6日,“成银转债”在上交所挂牌交易,此后经过3次现金分红除息,2024年“成银转债”转股价格调整为12.23元/股。

  2024年9月,A股市场活跃度明显提升,成都银行股价也一路攀升。12月17日,该行发布公告称,自11月7日以来,已有15个交易日收盘价不低于“成银转债”当期转股价格的1.3倍,触发“成银转债”有条件赎回条款。此后一个半月内,成都银行发布22次实施“成银转债”赎回暨摘牌的提示性公告。

  “去年银行板块行情向好,估值有所回升,成都银行可转债便触发了赎回条件。“上述分析师称,可转债能否提前赎回,与股价走势紧密相连。

  数据显示,2024年A股银行板块全年股价增长近四成,其中成都银行股价全年涨幅超60%,促进了银行转债强赎的产生。

  截至2月5日收盘,成都银行报16.81元/股,高出12.23元/股的转股价37.45%。同时,截至停止交易日,“成银转债”的转股价值为137.449元,较上市时上涨26.40%。

  成都银行提供给界面新闻记者的材料显示,此次强赎,该行最终完成转股79.95亿元,转股率99.94%,提前三年完成80亿可转债摘牌,转股后将按照监管要求用于补充核心一级资本。

  最新财报数据显示,截止2024年三季度末,成都银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一级资本充足率以及资本充足率分别为8.40%、9.11%以及13.40%,在A股上市银行几乎处于垫底水平。

  优美利投资总经理贺金龙向界面新闻记者提到,银行发行可转债规模往往较大,转股对于银行一级资本压力是能够起到有效缓解和补充作用的;转股率低则无法有效缓解这种压力,同时在较大的存续规模影响下,发行人偿付压力也随之增大。

  超半未转股比例超过99%

  “回顾过往的市场运行情况,可转债能否成功提前赎回,相当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正股在二级市场的具体表现。拿银行板块来说,银行股长期处于破净状态,这一现状使得转股时面临着较大的困难。“华南某公募固收投资经理对界面新闻记者说。

  事实上,自2023年以来,仅有江苏银行、成都银行和苏州银行的转债成功实现了强制赎回,而多数银行转债最终是通过到期兑付的方式完成退出。

  据界面新闻记者梳理,除了已摘牌的“成银转债”外,今年共“中信转债”“浦发转债”两只银行可转债面临到期赎回。“中信转债”发行规模为400亿元,将于2025年3月5日到期;“浦发转债”发行规模为500亿元,到期日为2025年10月28日,当前未转股比例为100%。

  从转股率来看,12只银行可转债分化明显,多只未转股比例超过99.99%。其中,紫银转债、上银转债、青农转债、兴业转债、重银转债、常银转债和浦发转债的未转股比例均在99.99%以上,转股率不足0.01%。

  排排网财富理财师姚旭升对界面新闻记者分析说,银行发行的可转债转股率偏低,主要原因一方面是二级市场正股价格表现不佳,投资者预期获利空间较小,可转债转股实现获利,必须建立在转股溢价率为负的前提下,以发行价认购的可转债,转股价格还要比股票市价低才行。

  他表示,另一方面是银行可转债创造转股条件并不容易。首先,可转债转股价不得低于其每股净资产,而大部分银行股市价都常年低于其每股净资产。银行想通过下调转股价提高转股率的可行性也会受到限制;其次,虽然上市公司可以通过强赎的方式促使可转债投资者转股,但强赎可转债需要股票市价比转股价高30%以上,实际上大部分银行股都无法达到这个条件。

  浙商证券研报认为,未来如果银行转债不能顺利强赎,为了解决转债,银行控股股东将持有转债转股为大概率事件,也可能通过引入其他白衣骑士增持转债,将转债转股。此前,光大转债引入“白衣骑士”给银行的退出提供了一个新的渠道。

  2023年3月16日,在光大银行可转债“光大转债”最后转股日这一天,中国华融紧急“救场”,迅速通过可转债转股方式,将其持有的1.40亿余张“光大转债”转为光大银行A股普通股,这一数量占据了“光大转债”发行总量的近五成(46.67%)。

  而在此次转股前,中国华融并未持有光大银行股票。转股后,中国华融持有光大银行普通股41.85亿股,占该行普通股总数的7.08%,一举成为光大银行主要股东之一。

  “在当前市场环境下,银行股破净难题持续存在,投资者对部分银行股信心不足,转债持有人转股动力匮乏,使得多数银行转债在到期时无奈选择兑付本金与利息。”上述固收投资经理说。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