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职场 > 正文

消费电子市场复苏驱动增长 多家机器人产业链上市公司去年业绩预喜

  • 职场
  • 2025-02-11 09:38:04
  • 3

消费电子市场复苏驱动增长  多家机器人产业链上市公司去年业绩预喜

  本报记者 李雯珊

  见习记者 刘晓一

  近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12月底,全国共有45.17万家智能机器人产业企业,注册资本共计64445.57亿元,企业数量较2020年底增长206.73%,较2023年底增长19.39%,呈稳健上扬态势。

  与此同时,机器人产业链上市公司2024年整体业绩预期向好。Wind数据显示,截至2月10日收盘,共57家A股机器人产业链上市公司披露2024年度业绩预告,从预告净利润上限来看,有29家公司业绩预喜,57家公司预告净利润总额超百亿元。

  终端市场转好

  《证券日报》记者梳理发现,歌尔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歌尔股份”)、深圳市长盈精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长盈精密”)、大族激光科技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传统消费电子和工控龙头,扛起了增长大旗。多家业绩预增公司表示,受益于AI浪潮的推动,消费电子终端市场复苏态势明显,此外,新能源市场的向好亦对其业绩有所助力。

  电声领域企业歌尔股份业绩预告显示,消费电子行业终端需求在AI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推动下有所复苏,公司精密零组件业务、智能声学整机业务以及智能硬件业务板块中的VR/MR、智能穿戴等细分产品线业务进展较为顺利,综合毛利率提升。

  工业机器人整机企业方面,下游市场持续分化给公司业绩带来影响。埃夫特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业绩预告显示,2024年,公司预计工业机器人销量较上年同期增长超30%,远超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同期增长水平,但受市场竞争加剧和市场需求变化带来的产品结构变化的双重影响,机器人业务收入与上年同期相比有所下降。

  南京埃斯顿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业绩预告显示,其工业机器人在光伏行业的销售收入较去年同期下滑严重,在汽车、电子、金属加工等行业实现较好增长的对冲下,埃斯顿工业机器人业务整体保持平稳增长。

  “从工业机器人下游行业来看,三大基本盘(汽车及零部件、3C电子、新能源)中3C电子有望延续高景气度,汽车行业预计相对稳健,新能源中锂电行业有望弱复苏。”高工机器人产业研究所相关负责人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综合来看,未来行业结构性分化仍将延续,对工业机器人的需求而言,支撑作用将有所增强。

  部分人形机器人企业表现亮眼

  传统机器人企业中,有不少先行者跨界布局人形机器人这一热门赛道,并交出亮眼成绩单。

  “对于传统机器人产业链上市公司来说,通过长期积累的技术,如运动控制、精密传动等,更容易拓展至人形机器人核心零部件领域。另外,机器人产业链上市公司成熟的供应链与规模化生产,也能保障供应、严控质量、降低成本等。”上述高工机器人产业研究所负责人表示。

  具体来看,长盈精密预计去年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亿元至8.2亿元。长盈精密相关负责人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透露,目前,公司在人形机器人领域的布局主要在精密零组件产品上,例如灵巧手关节齿轮、轴承、指尖传感等。公司2024年成立了全资子公司深圳市长盈机器人有限公司,其主营业务就是智能机器人,尤其是智能人形机器人的精密零组件的研发、销售。目前该公司已进入全球两大头部人形机器人核心零部件的供应链。

  机器人视觉企业奥比中光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业绩有望转好。公司预计去年营业收入同比增长约55.55%,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同比减亏约2.16亿元。其在业绩预告中提到,3D视觉感知技术作为真实重现3D物理世界和各类型机器人“感知—决策—执行”链路中的重要一环,有望持续受益于各类AI端侧硬件及AI应用场景的发展浪潮。伴随下游市场的持续扩张和公司3D视觉感知产业智能制造基地的顺利投产,公司产能规模水平和量产规划节奏将持续提高和优化。目前,公司已与部分人形机器人客户进行3D视觉方案的适配和送样测试。

  兴业证券研报显示,2025年,我国人形机器人产业链有望从主题投资进入盈利兑现阶段。得益于中国制造业加成下的成本控制优势,以及国内多元化应用场景下商业化闭环的实现,国内机器人整机厂商有望受益于成本端和需求端,逐渐在国际上展现出竞争力。同时,机器人逐渐步入量产阶段,也有望带动全产业链的蓬勃发展。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