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 > 正文

Manner咖啡开放加盟传闻:品牌救赎还是口碑危机前奏?

  • 文学
  • 2025-02-21 18:07:02
  • 7

  据公开报道显示,连锁咖啡品牌Manner近期在内部针对员工进行关于开放加盟的调研,询问如果Manner开放加盟,员工是否有意愿参与。传闻2025年3月,Manner或将正式开放加盟。不过,知情人士透露,Manner还没有任何通知要开放加盟,近期也没有开放加盟的计划。

Manner咖啡开放加盟传闻:品牌救赎还是口碑危机前奏?

  成立于2015年,Manner以“小店模型+高坪效”著称,单店面积通常在20平方米以下,主打“10元精品咖啡”。据窄门餐眼统计,截至2025年2月12日,品牌在营门店数已达1712家,全部为直营门店。其中,一线和新一线门店合计占比89.4%,超四分之一位于商场、写字楼等商圈。

  天眼查公开信息显示,2018年,Manner完成由今日资本独家投资的8000万元首轮融资,估值达到2亿元。2020年12月至2021年6月短短半年时间里,公司接连获得Coatue、H Capital、Temasek淡马锡、美团龙珠和字节跳动战投部等国内外多家机构资金支持,估值一度高达13亿美元,折合人民币94.18亿元。《2024年胡润全球独角兽榜》中,Manner以200亿元估值排名第385名,不到3年估值翻番。

  不过,高歌猛进的融资历程戛然而止。与此同时,2024年中国咖啡市场已进入“万亿赛道”的冲刺期。根据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2023年中国咖啡产业规模达2654亿元,2024年预计增至3133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17.14%。该增速远超全球平均水平,背后是消费者习惯的深度养成与市场结构的全面升级。

  截至2024年3月,中国连锁咖啡门店总数达52308家,前十品牌占据77%的份额,形成“一超多强”格局:瑞幸以35.1%的门店占比稳居第一,星巴克(13.58%)和库迪咖啡(12.44%)紧随其后。头部品牌的下沉战略成效显著。瑞幸2024年净增门店6092家,总数达22340家,其中联营门店占比34.7%,通过轻资产模式快速渗透三四线城市。星巴克则通过“县域首店”策略加速布局,库迪以“咖啡+简餐”模式抢占社区场景。在这种背景下,Manner若想靠规模突出重围,就必须找到新的资金来源,开放加盟无疑是一条捷径。

  据行业估算,Manner在上海核心商圈门店日均销量超500杯,坪效可达星巴克的3倍。然而,这种模式在规模化中面临诸多挑战。其一,选址面临天花板。一线城市优质点位趋于饱和,下沉市场需更低租金成本支撑。其二,供应链压力。由于采购规模相对较小,Manner在咖啡豆、牛奶、糖浆等原材料价格波动时,缺乏足够的议价能力,难以有效控制成本。其三,资本消耗。直营模式需重资产投入,Manner的租金、人力和原材料成本高企,融资渠道与已上市的公司相比有限。

  值得一提的是,2024年6月,Manner多个咖啡师与顾客之间发生肢体冲突,一定程度上暴露了高速扩张下公司为了压缩员工成本,大幅减少门店工作人员。一个员工要负责点单、打扫卫生、咖啡制作、收银等多项繁琐工作,身心压力激增。2025年2月,Manner又因为不发年终奖,被部分门店员工在社交平台集体“讨薪”。以上种种都将Manner的口碑推向“悬崖边”,品牌形象受到严重的负面影响。

  加盟模式或可有效缓解上述压力。通过收取加盟费(通常30-50万元)和流水抽成(通常门店毛利润的5-10%),品牌能以轻资产快速铺开网络。对Manner而言,加盟既是规模跃升的跳板,亦是应对资本寒冬的生存策略。

  然而,加盟扩张的最大挑战在于管理半径的延伸。Manner坚持半自动咖啡机现磨,开放加盟意味着要简化制作和员工培训流程,产品口感品质滑坡和食品安全问题犹如高悬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此外,加盟商为了提高利润空间,可能会进一步降低人力成本,让Manner本就紧张的劳资纠纷雪上加霜。

  Manner的开放加盟,本质是咖啡行业从“野蛮生长”向“精耕细作”转型的缩影。短期看,加盟能快速提升市占率,长期则需构建“标准化供应链+数字化管理+品牌溢价”的三重护城河。若Manner能借鉴加盟管控经验,同时保留精品咖啡的基因,或可在万亿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反之,若为规模牺牲品质,则可能重蹈“昙花一现”的覆辙。

  本文创作借助AI工具收集整理市场数据和行业信息,结合辅助观点分析和撰写成文。

有话要说...